2011 左永安顧問 哈佛個案研究 創新藍海策略 台灣大學與上海復旦大學聯合開設「台大-復旦EMBA專班」「幫助CEO成為學生」是清華EMBA目標「培養產業領袖,塑造中國企業未來」易、儒、道、佛、兵、史、醫七大領域的「國學研修班」


 台大、復旦合作EMBA專班(2010/04/13 /聯合晚報)   

 2010/04/13 /聯合晚報/A8生活/記者嚴文廷/台北報導

台灣大學與上海復旦大學聯合開設「台大-復旦EMBA專班」

台大以視訊方式與上海復旦大學管理學院共同舉行開班儀式。 


 記者黃義書/攝影 

看中未來ECFA簽署後,對兩岸高階管理人才的高度需求

台大與上海復旦大學今天同步宣布,合作開設兩岸EMBA專班,

由台灣與大陸各招30名學生,

三分之一的課程在台灣上,三分之二在上海授課,
等不及台灣開放大陸學歷,已經先登陸佈局。

這也是兩岸大學合作EMBA專班的首例。

根據台大與上海復旦大學的合作模式,受限於教育部的法令限制,

台灣招收的學生必須符合中華民國國籍或擁有承認的國外大學學歷,

台大和復旦大學未來將各頒給自己招收的30名學生EMBA學位,

但兩岸雙方仍合班上課。

台大和復旦大學今天舉行視訊連線記者會,

復旦大學管理學院院長陸雄文直言,大陸完全開放,

沒有頒授學位的問題,只是台灣方面因為教育政策較保守,

必須有這樣的過渡手段。

他笑說:「台灣應該學學大陸的改革開放」,

如果台灣連教育都無法開放,未來可能會逐漸落後於大陸的步伐。

台大管理學院院長洪茂蔚則表示,一切都會尊照教育部規定,

等到教育部承認雙學位後,才會開始授予雙學位,

2010年招收的第一屆學生只是合班上課,

政策鬆綁後才能授予復旦大學EMBA學位。


台大副校長湯明哲則分析,大陸崛起後,

台大一直思考如何在這方面扮演重要角色,

尤其企業管理方面,過去業界都沿用西方的管理理論,

但華人社會的企業管理與西方有很大不同,

透過兩岸最頂尖管理學院結合,希望能發展出屬於華人社會的一套管理模式。

論壇/
北京清華EMBA 幫CEO成為學生

 【經濟日報

  ╱記者邱莞仁/台北報導】
2011.03.17 
 
北京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15日來台舉辦「名師管理講堂」,

EMBA教育中心常務副主任王勇接受本報專訪時指出,

「幫助CEO成為學生」是清華EMBA目標。

隨兩岸交流日益密切,他鼓勵台灣企業應多了解大陸情勢,

促進兩岸企業交流的發展。
以下是專訪內容紀要:

問:清華EMBA的校友已超過3000人,遍布海峽兩岸,


學校採用什麼方式組織管理,以更好的促進校友間的聯繫

答:北京清華EMBA自2002年9月開辦以來,至2011年3月,

校友人數已超過3,300人,遍布海峽兩岸。

每年招收分春、秋兩季招生,每季招收400名學生,每班規模約60人左右。

「幫助CEO成為學生」是北京清華EMBA開辦最大的目標;

「培養產業領袖,塑造中國企業未來」更是創辦課程的宗旨。

北京清華EMBA最大的特色,在於其嚴格的招生標準,


報考學生除至少擁有大陸承認本科(指大學)以上學歷,

錄取和淘汰的比例約一比三,與他校的EMBA課程比起來,比較紮實。


根據統計,EMBA班級學生平均年齡約41歲,平均工作年資超過18年。

學生基本不太願意挑戰教授,如何使學生在課堂上

勇於發言、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是清華大學很大的挑戰。

在教學方面,清華也透過分組方式,促進大家溝通交流。

此外,課堂的考評相當嚴格,

譬如上課遲到的人,必須說明為什麼遲到,

在班上表演餘興節目,對這些有身分地位的人來說,也是蠻不好意思的。

國家穿越活動 培養國際觀


入學時,首先舉辦「入學破冰」活動,

讓來自全大陸不同省籍、單位的同學,

不要稱什麼「張總、王總」,統稱「同學」,

目的是建立起學生間平等的關係,在知識面前人人平等。

此外,以戶外拓展為例,

所有的北京清華EMBA的學生分成十幾組,每組約十人左右,

大家一同到北京郊區的戶外拓展基地,

舉辦兩天半的戶外活動營隊,所有的人必須住宿,

讓這些成年人重新回到學生的氛圍,透過拓展建立友誼。

問:北京清華EMBA校友遍及海內外,如何凝結校友間的聯繫與向心力?


答:我們做過調查,大家學習EMBA最大的目的是什麼,

很多人都說,上課是為了學習系統學習公共管理的知識,

提高自己的技能、開拓自己的眼界與擴展自己的思維,

但最重要的就是拓展人脈網絡,這是很多人花了高額學費的重要目的。

清華EMBA在大陸有27個校友會,提供校友在各地建立交流互動的平台。

最近有位浙江的校友來台灣投資,就是透過清華EMBA台灣同學會,

順利在台灣找到合適的辦公室。此外,很多台灣同學想到大陸投資,

第一個也找當地的同學會幫忙。

我們每年都在清華校慶時舉辦「北京清華EMBA返校日」。

今年校慶我們就打算邀請2008年諾貝爾心理學得主馬斯基,

以及人民銀行貨幣委員會委員、也是清華金融系主任李稻葵教授,

為學生辦講座,透過這些活動,凝聚校友的向心力。

針對EMBA校友,我們過去舉辦「國家穿越」活動,

譬如日前的「穿越德國」活動,安排校友以學校的名義,考察德國產業發展。

我們考察了奔馳、寶馬、保時捷,

也看了法蘭克福證券交易所與紐倫堡納稅總部,

還參加慕尼黑的啤酒節,不是走馬看花而是更深入了解一個國家。

接下來計畫「穿越南美,讓大家透過活動,

學習其他國家的經驗,了解他們的文化、促成交流。

近期針對EMBA校友開辦,針對易、儒、道、佛、兵、史、醫

七大領域的「國學研修班」,

也把上課教室拉到孔子的故鄉山東講述儒學、到五台山講佛學,

以「移動教室」的概念,大家更感興趣。

問:清華EMBA課程中,有沒有針對台灣經濟、海峽兩岸合作方面的課程?


清華EMBA在台灣地區有近60位校友,

長期在台灣工作有40位,在大陸工作有20多位,

包括來自富士康、明碁、國泰人壽等高階主管。

我們也發現台灣同學非常愛學習,也善於學習,

想了解大陸宏觀與產業情況,為企業的發展找尋機會。

隨著兩岸經濟各自快速的發展以及密切的融合,

到北京清華大學讀EMBA的台灣同學越來越多,但總體來說,

台灣同學占所有校友只有2%左右。

根據我們調查,許多人不知道北京清華大學有這樣的教育課程。

師資來自全球 個個是大師


在課程方面,我們也做了安排,加入了分析台灣經濟情勢,


以及台灣高科技業、製造業管理課程,


同時我們也會聘請一些台灣的教授到北京作客。

儘管有的人覺得,清華的入學門檻比較高,

但如同清華之父梅貽琦教授所說的:

「所謂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

我們重金聘請來自各領域、全球最好的師資來幫學生上課,

就是希望能達到我們清華經濟管理學院的理念

創造知識、培育領袖、改變中國、影響世界」。

2002年第一批來清華大學上課的學生很辛苦,沒有直航,


只能在香港轉機。

不過,現在從台灣到北京飛行只要三小時,

甚至比飛廣州、海南還近。

飛躍海峽上課雖然辛苦,但如果你想做一件對你有意義的事情,


過程中的挑戰總是要付出的,成功畢竟不是唾手可得的。 

【2011/03/17 經濟日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suoscot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