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紅底黃字標誌 表達強悍形象 (明報)2009年11月25日 星期三 05:10
麥當勞 的經典「紅底黃字」標誌,1962年由麥當勞設計及工程部主管申德勒(Jim Schindler)設計,那金黃色「M」字原是分開的,呈兩道拱形,模仿其中一間麥當勞餐廳外的拱形設計,但設計師後來把兩道拱形合併,成了一個「M」字。
標誌的「M」字用上黃色,而底色用紅色是某分店的屋頂顏色,但同時亦可襯托出黃色「M」字,突顯效果,而紅黃色結合用以表達麥當勞的大膽、權力及強悍形象。
至於標誌上的麥當勞英文名McDonald's,則是在1968年才加上。
麥記標誌紅變綠 全歐倡環保
2009-11-25 盼改善環保形象
【明報專訊】
全球最大連鎖快餐店麥當勞(McDonald's)為宣揚環保,將在歐洲掀起一場
「顏色革命」。
麥當勞宣布,將於2009年底前在德國逾100間新開張不久的麥當勞,放棄使用經典的
「紅底黃字」標誌,改用以深綠色作為底色的標誌,藉以提升其在歐洲的環保形象。
麥當勞德國區副總裁貝克(Holger Beeck)表示,新標誌是要宣示
麥當勞「尊重及保護環境的信念」,「標誌新設計的背後理念,是簡單及回歸基本」。
貝克表示,德國首批「變色」的麥當勞,是境內逾100間新開業不久的分店,
包括耗資140萬歐元(約1621萬港元)建成、剛在慕尼黑機場開業的旗艦店。
這些分店將在年底前,悉數換上新標誌顏色,以及新的外觀設計,例如配上天然石及木。
貝克又指出,德國1350間麥當勞中,大部分餐廳內部已重新裝修及設計,變得更現代化和更綠色,現在是時候改變外觀,轉用新標誌,
「我們想透過新設計,顯示麥當勞有責任保護自然資源,
並會在未來更集中推動環保」。
德國逾百新店年底變身
德國麥當勞在餐廳設計及產品選取上,一向被視為走在環球全線分店的尖端。
德國麥當勞發言人諾維茨基(Martin Nowicki)對轉用新標誌說﹕
「這不止是德國麥當勞發起的計劃,而是整個歐洲麥當勞發起的計劃。」
部分英國及法國的麥當勞已把標誌底色改為深綠色,奧地利麥當勞亦決定於
2010明年初「變色」。
被轟「排碳比全球交通工具更多」
麥當勞在全球118個國家擁有逾3.2萬間分店,因其食品大多包括肉類,以及用上大量紙張包裝,一直被抨擊不環保。
地球之友人員奧克斯博羅(Clare Oxborrow)指出,麥當勞所用的肉類,來自工廠飼養的動物,並以在被砍伐樹林地區生長的進口動物作飼料;又指為麥當勞提供肉類及奶類以製作食品的工場,「其二氧化碳排放比全球交通工具更多」,營運方式毫不環保。
聲稱包裝100%再造紙製
面對外界批評,麥當勞近來開始轉用「較環保」的營運方式,
麥當勞網站聲稱,食品包裝已採用再造物料 ,其餐巾、托盤紙及廁紙以100%再造紙製造。
店內亦設置環保雪櫃,廚房餘下食油會用作生產生物燃油,
並聲稱在烹製上,會盡量堅持環保及健康的信念。
至於餐廳設計方面亦轉為較環保,2008去年4月德國不來梅附近,便開設了首間以符合能源效益為首要考慮的麥當勞。
美聯社
為提升形象及在環保團體施壓下,麥當勞 近年在全球推出多項「綠色」措施。在法國 ,麥當勞使用了新電腦程式控制餐廳用電量,並成功節省11%用電量。在澳洲,麥當勞透過蒐集雨水系統,每年省下近400萬公升水。南美的麥當勞則和多國的地方組織合作,將煮食油轉化成生化燃料。至於在日本,麥當勞亦參與了日本政府推行的減排6%團隊(Team Minus 6%)計劃,向登記參與計劃的顧客提供折扣優惠,以鼓勵他們「減少每人每天減排1公斤」。
在麥當勞總部所在的美國,麥當勞更在去年推出首間「綠色餐廳」。這間麥當勞的天台種滿植物、旁邊的道路鋪上滲透性階磚、枱和椅子則是以奶罐循環再造,店內同時使用LED燈光和電腦系統,可根據當時的自然光度自動調節,節省電力。
儘管麥當勞採取了多項措施推動環保,但有環保人士仍批評,麥當勞並非「真環保」。以麥當勞這樣大型的跨國企業來說,它的一舉一動都對環境有舉足輕重的影響,但它所做的環保行動很多都是門面工夫,在環保上所作出的努力仍不夠。
港店日棄逾10萬餐具
在本港,環保觸覺亦批評麥當勞每天丟棄逾10萬計即棄餐具,並在上月發起「今年唔再食麥當勞」行動。多名立法會議員承諾今年內不會光顧麥當勞,以示抗議。環保觸覺主席譚凱邦估計,每月單是午餐的兩小時內,麥當勞已丟棄1100萬件即棄餐具;以過去3年計,單在午餐時段已丟棄4億件餐具。
麥當勞 的經典「紅底黃字」標誌,1962年由麥當勞設計及工程部主管申德勒(Jim Schindler)設計,那金黃色「M」字原是分開的,呈兩道拱形,模仿其中一間麥當勞餐廳外的拱形設計,但設計師後來把兩道拱形合併,成了一個「M」字。
標誌的「M」字用上黃色,而底色用紅色是某分店的屋頂顏色,但同時亦可襯托出黃色「M」字,突顯效果,而紅黃色結合用以表達麥當勞的大膽、權力及強悍形象。
至於標誌上的麥當勞英文名McDonald's,則是在1968年才加上。
麥記標誌紅變綠 全歐倡環保
2009-11-25 盼改善環保形象
【明報專訊】
全球最大連鎖快餐店麥當勞(McDonald's)為宣揚環保,將在歐洲掀起一場
「顏色革命」。
麥當勞宣布,將於2009年底前在德國逾100間新開張不久的麥當勞,放棄使用經典的
「紅底黃字」標誌,改用以深綠色作為底色的標誌,藉以提升其在歐洲的環保形象。
麥當勞德國區副總裁貝克(Holger Beeck)表示,新標誌是要宣示
麥當勞「尊重及保護環境的信念」,「標誌新設計的背後理念,是簡單及回歸基本」。
貝克表示,德國首批「變色」的麥當勞,是境內逾100間新開業不久的分店,
包括耗資140萬歐元(約1621萬港元)建成、剛在慕尼黑機場開業的旗艦店。
這些分店將在年底前,悉數換上新標誌顏色,以及新的外觀設計,例如配上天然石及木。
貝克又指出,德國1350間麥當勞中,大部分餐廳內部已重新裝修及設計,變得更現代化和更綠色,現在是時候改變外觀,轉用新標誌,
「我們想透過新設計,顯示麥當勞有責任保護自然資源,
並會在未來更集中推動環保」。
德國逾百新店年底變身
德國麥當勞在餐廳設計及產品選取上,一向被視為走在環球全線分店的尖端。
德國麥當勞發言人諾維茨基(Martin Nowicki)對轉用新標誌說﹕
「這不止是德國麥當勞發起的計劃,而是整個歐洲麥當勞發起的計劃。」
部分英國及法國的麥當勞已把標誌底色改為深綠色,奧地利麥當勞亦決定於
2010明年初「變色」。
被轟「排碳比全球交通工具更多」
麥當勞在全球118個國家擁有逾3.2萬間分店,因其食品大多包括肉類,以及用上大量紙張包裝,一直被抨擊不環保。
地球之友人員奧克斯博羅(Clare Oxborrow)指出,麥當勞所用的肉類,來自工廠飼養的動物,並以在被砍伐樹林地區生長的進口動物作飼料;又指為麥當勞提供肉類及奶類以製作食品的工場,「其二氧化碳排放比全球交通工具更多」,營運方式毫不環保。
聲稱包裝100%再造紙製
面對外界批評,麥當勞近來開始轉用「較環保」的營運方式,
麥當勞網站聲稱,食品包裝已採用再造物料 ,其餐巾、托盤紙及廁紙以100%再造紙製造。
店內亦設置環保雪櫃,廚房餘下食油會用作生產生物燃油,
並聲稱在烹製上,會盡量堅持環保及健康的信念。
至於餐廳設計方面亦轉為較環保,2008去年4月德國不來梅附近,便開設了首間以符合能源效益為首要考慮的麥當勞。
美聯社
為提升形象及在環保團體施壓下,麥當勞 近年在全球推出多項「綠色」措施。在法國 ,麥當勞使用了新電腦程式控制餐廳用電量,並成功節省11%用電量。在澳洲,麥當勞透過蒐集雨水系統,每年省下近400萬公升水。南美的麥當勞則和多國的地方組織合作,將煮食油轉化成生化燃料。至於在日本,麥當勞亦參與了日本政府推行的減排6%團隊(Team Minus 6%)計劃,向登記參與計劃的顧客提供折扣優惠,以鼓勵他們「減少每人每天減排1公斤」。
在麥當勞總部所在的美國,麥當勞更在去年推出首間「綠色餐廳」。這間麥當勞的天台種滿植物、旁邊的道路鋪上滲透性階磚、枱和椅子則是以奶罐循環再造,店內同時使用LED燈光和電腦系統,可根據當時的自然光度自動調節,節省電力。
儘管麥當勞採取了多項措施推動環保,但有環保人士仍批評,麥當勞並非「真環保」。以麥當勞這樣大型的跨國企業來說,它的一舉一動都對環境有舉足輕重的影響,但它所做的環保行動很多都是門面工夫,在環保上所作出的努力仍不夠。
港店日棄逾10萬餐具
在本港,環保觸覺亦批評麥當勞每天丟棄逾10萬計即棄餐具,並在上月發起「今年唔再食麥當勞」行動。多名立法會議員承諾今年內不會光顧麥當勞,以示抗議。環保觸覺主席譚凱邦估計,每月單是午餐的兩小時內,麥當勞已丟棄1100萬件即棄餐具;以過去3年計,單在午餐時段已丟棄4億件餐具。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