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 左永安顧問 哈佛個案研究 創新藍海策略 台灣大學與上海復旦大學聯合開設「台大-復旦EMBA專班」「幫助CEO成為學生」是清華EMBA目標「培養產業領袖,塑造中國企業未來」易、儒、道、佛、兵、史、醫七大領域的「國學研修班」
台大、復旦合作EMBA專班(2010/04/13 /聯合晚報)
2010/04/13 /聯合晚報/A8生活/記者嚴文廷/台北報導
台灣大學與上海復旦大學聯合開設「台大-復旦EMBA專班」,
台大以視訊方式與上海復旦大學管理學院共同舉行開班儀式。
記者黃義書/攝影
看中未來ECFA簽署後,對兩岸高階管理人才的高度需求,
台大與上海復旦大學今天同步宣布,合作開設兩岸EMBA專班,
由台灣與大陸各招30名學生,
三分之一的課程在台灣上,三分之二在上海授課,
等不及台灣開放大陸學歷,已經先登陸佈局。
這也是兩岸大學合作EMBA專班的首例。
根據台大與上海復旦大學的合作模式,受限於教育部的法令限制,
台灣招收的學生必須符合中華民國國籍或擁有承認的國外大學學歷,
台大和復旦大學未來將各頒給自己招收的30名學生EMBA學位,
但兩岸雙方仍合班上課。
台大和復旦大學今天舉行視訊連線記者會,
復旦大學管理學院院長陸雄文直言,大陸完全開放,
沒有頒授學位的問題,只是台灣方面因為教育政策較保守,
必須有這樣的過渡手段。
他笑說:「台灣應該學學大陸的改革開放」,
如果台灣連教育都無法開放,未來可能會逐漸落後於大陸的步伐。
台大管理學院院長洪茂蔚則表示,一切都會尊照教育部規定,
等到教育部承認雙學位後,才會開始授予雙學位,
2010年招收的第一屆學生只是合班上課,
政策鬆綁後才能授予復旦大學EMBA學位。
台大副校長湯明哲則分析,大陸崛起後,
台大一直思考如何在這方面扮演重要角色,
尤其企業管理方面,過去業界都沿用西方的管理理論,
但華人社會的企業管理與西方有很大不同,
透過兩岸最頂尖管理學院結合,希望能發展出屬於華人社會的一套管理模式。
EMBA教育中心常務副主任王勇接受本報專訪時指出,
「幫助CEO成為學生」是清華EMBA目標。
隨兩岸交流日益密切,他鼓勵台灣企業應多了解大陸情勢,
促進兩岸企業交流的發展。
以下是專訪內容紀要:
問:清華EMBA的校友已超過3000人,遍布海峽兩岸,
學校採用什麼方式組織管理,以更好的促進校友間的聯繫?
答:北京清華EMBA自2002年9月開辦以來,至2011年3月,
校友人數已超過3,300人,遍布海峽兩岸。
每年招收分春、秋兩季招生,每季招收400名學生,每班規模約60人左右。
「幫助CEO成為學生」是北京清華EMBA開辦最大的目標;
「培養產業領袖,塑造中國企業未來」更是創辦課程的宗旨。
北京清華EMBA最大的特色,在於其嚴格的招生標準,
報考學生除至少擁有大陸承認本科(指大學)以上學歷,
錄取和淘汰的比例約一比三,與他校的EMBA課程比起來,比較紮實。
根據統計,EMBA班級學生平均年齡約41歲,平均工作年資超過18年。
學生基本不太願意挑戰教授,如何使學生在課堂上
勇於發言、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是清華大學很大的挑戰。
在教學方面,清華也透過分組方式,促進大家溝通交流。
此外,課堂的考評相當嚴格,
譬如上課遲到的人,必須說明為什麼遲到,
在班上表演餘興節目,對這些有身分地位的人來說,也是蠻不好意思的。
國家穿越活動 培養國際觀
入學時,首先舉辦「入學破冰」活動,
讓來自全大陸不同省籍、單位的同學,
不要稱什麼「張總、王總」,統稱「同學」,
目的是建立起學生間平等的關係,在知識面前人人平等。
此外,以戶外拓展為例,
所有的北京清華EMBA的學生分成十幾組,每組約十人左右,
大家一同到北京郊區的戶外拓展基地,
舉辦兩天半的戶外活動營隊,所有的人必須住宿,
讓這些成年人重新回到學生的氛圍,透過拓展建立友誼。
問:北京清華EMBA校友遍及海內外,如何凝結校友間的聯繫與向心力?
答:我們做過調查,大家學習EMBA最大的目的是什麼,
很多人都說,上課是為了學習系統學習公共管理的知識,
提高自己的技能、開拓自己的眼界與擴展自己的思維,
但最重要的就是拓展人脈網絡,這是很多人花了高額學費的重要目的。
清華EMBA在大陸有27個校友會,提供校友在各地建立交流互動的平台。
最近有位浙江的校友來台灣投資,就是透過清華EMBA台灣同學會,
順利在台灣找到合適的辦公室。此外,很多台灣同學想到大陸投資,
第一個也找當地的同學會幫忙。
我們每年都在清華校慶時舉辦「北京清華EMBA返校日」。
今年校慶我們就打算邀請2008年諾貝爾心理學得主馬斯基,
以及人民銀行貨幣委員會委員、也是清華金融系主任李稻葵教授,
為學生辦講座,透過這些活動,凝聚校友的向心力。
針對EMBA校友,我們過去舉辦「國家穿越」活動,
譬如日前的「穿越德國」活動,安排校友以學校的名義,考察德國產業發展。
我們考察了奔馳、寶馬、保時捷,
也看了法蘭克福證券交易所與紐倫堡納稅總部,
還參加慕尼黑的啤酒節,不是走馬看花而是更深入了解一個國家。
接下來計畫「穿越南美,讓大家透過活動,
學習其他國家的經驗,了解他們的文化、促成交流。
近期針對EMBA校友開辦,針對易、儒、道、佛、兵、史、醫
七大領域的「國學研修班」,
也把上課教室拉到孔子的故鄉山東講述儒學、到五台山講佛學,
以「移動教室」的概念,大家更感興趣。
問:清華EMBA課程中,有沒有針對台灣經濟、海峽兩岸合作方面的課程?
清華EMBA在台灣地區有近60位校友,
長期在台灣工作有40位,在大陸工作有20多位,
包括來自富士康、明碁、國泰人壽等高階主管。
我們也發現台灣同學非常愛學習,也善於學習,
想了解大陸宏觀與產業情況,為企業的發展找尋機會。
隨著兩岸經濟各自快速的發展以及密切的融合,
到北京清華大學讀EMBA的台灣同學越來越多,但總體來說,
台灣同學占所有校友只有2%左右。
根據我們調查,許多人不知道北京清華大學有這樣的教育課程。
師資來自全球 個個是大師
在課程方面,我們也做了安排,加入了分析台灣經濟情勢,
以及台灣高科技業、製造業管理課程,
同時我們也會聘請一些台灣的教授到北京作客。
儘管有的人覺得,清華的入學門檻比較高,
但如同清華之父梅貽琦教授所說的:
「所謂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
我們重金聘請來自各領域、全球最好的師資來幫學生上課,
就是希望能達到我們清華經濟管理學院的理念
「創造知識、培育領袖、改變中國、影響世界」。
2002年第一批來清華大學上課的學生很辛苦,沒有直航,
只能在香港轉機。
不過,現在從台灣到北京飛行只要三小時,
甚至比飛廣州、海南還近。
飛躍海峽上課雖然辛苦,但如果你想做一件對你有意義的事情,
過程中的挑戰總是要付出的,成功畢竟不是唾手可得的。
- Mar 23 Wed 2011 12:45
2011 左永安顧問 哈佛個案研究 創新藍海策略 台灣大學與上海復旦大學聯合開設「台大-復旦EMBA專班」「幫助CEO成為學生」是清華EMBA目標「培養產業領袖,塑造中國企業未來」易、儒、道、佛、兵、史、醫七大領域的「國學研修班」
close
2011.03.17
北京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15日來台舉辦「名師管理講堂」,
【2011/03/17 經濟日報】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