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消費者行為 品牌行銷(220)不管是MSN、facebook或plurk,都滿足他們隨時有人相伴的想望。
虛擬情感的持續相伴 又寂寞又華麗的N世代
東方線上/研究員 賴怡君
社會上有一群人,從人格養成的青少年階段便大量與網路接觸,網路使用伴著他們經歷吸收與學習的過程,並逐步深入其生活。
對這群人來說,網際網路一點都不陌生,也鮮少存在難以跨越的數位恐懼;
相對的,網路在他們的生活中就跟呼吸一樣自然,他們似乎也很難舉出有哪些時間點,他們是完全與網路斷絕的。
這群人,我們稱之為:「N世代」。
N世代發跡
台灣的網際網路發展始於1994年,早期的ISP業者包括新絲路以及國營企業中華電信、資策會,皆在那時期提供撥接上網的服務;至於寬頻服務則至1998年後才陸續嶄露頭角。
若以1994~1996為台灣網路高速發展的開端期,在這段時間接觸到網路的國高中至大學畢業階段,可回推其出生年為1973-1984年間,現年最長可至37歲左右。
若計入2009今年甫進入國中的青少年,台灣可能的N世代涵蓋範圍,
約莫指1973-1997年間出生者。
以東方線上2010年版E-ICP東方消費者行銷資料庫對各年齡層使用網路情況的調查觀之,
從13-37歲者皆為網路使用程度較重的族群,唯31歲與37歲似乎為兩個重要轉折,
31歲(N世代)前上網率均破九成且6成每天都超過2小時,
32-37歲(類N世代)間的上網率與時數都稍低一些,78%上網,時數每天不到兩小時的有五成,而長一年的38歲,使用百分比即明顯下降至六成及以下;
預計38歲以上的使用者,學習網路的目的是為了工作或生計,不若學生時代即使用者,在日常生活中便有高度黏著。
由於N世代在各國間的代表人口常因國土民情不同而相異,故本文暫
把N世代定義在13-31歲這群人,最近一個月有上網平均每天網路使用超過1 小時,
(而32-37歲的歸為”類N世代”),這樣定義下的N世代代表性約占13-31歲人口82%,
約占網路人口(一個月內上網率)的五成;往下將以此為聚焦進行探討。
青春永不遲暮、情感永續圍繞的浪漫渴望
每個時代的年輕族群都會被高度的檢視和討論,每個時代的長一輩也都認為新一代令人憂心忡忡;
這一輩青年的形象經常圍繞著「潮」、「宅」等標籤,再長一點屬於輕熟年的”類N世代”,則還面對「黃金」、「勝敗犬/男」等社會評價。
這兩個年齡層同樣為網路所涵蓋範圍,長期的網路接觸使用讓他們的行為模式與其他世代更形迥異。
在討論世代斷層時,我們不禁想回到尤其在青少年成長階段就持續沉浸在網路的N世代的內心一探究竟,了解他們種種行為的初衷是什麼;數位及網路又怎麼幫助他們在欲求和現實間做權衡?
從N世代內心想獲得的和感到滿足的項目看來,N世代對青春的需求似乎永遠不嫌多,渴望永遠的青春活力,並希望友情與愛情的包圍;這樣的情感寄託反應在網路行為上,形成通訊軟體的高度使用。
不管是MSN、facebook或plurk,都滿足他們隨時有人相伴的想望。
而上述對於青春和情感的浪漫思維,也使得他們將私領域做更徹底的區隔與維護;
基本上他們不願為了工作犧牲自己追求的生活方式,他們認為從事喜歡的活動時,
滿足的程度遠大於工作告一段落時。
所以他們將公領域與私領域分得很開,有時在工作上的努力,只是為獲得他們得以自由從事其他活動的經濟幫助而已;又或者他們甚至想要隨著自己的生活型態調整工作時程,SOHO或自由業的概念,都是N世代熱衷的工作型式。
自我影像的自戀與自憐 活在鏡像中的N世代
因為他們在乎個人情感,在乎個人的感受,所以別人對他們施加的眼光或評價,對他們來說都是重要且不容忽視的;而網路相簿、部落格、微網誌等平台的崛起,更讓N世代像是活在一個充滿鏡像的空間,隨時被觀看及自我觀看。
為了在網路空間有“梗”可經營,N世代在生活中追尋新鮮與獨特,並用數位軟硬體記錄這一切;愈是這樣等著被評價的動機,他們就越為自我形象的打造夙夜匪懈。
這些個人主義特質以及對獨特性的需求,讓他們在購買商品時的需要也更五花八門;
他們喜歡「限量」、喜歡「期間限定」,好讓他們確保買到手的東西之後不會延續機會讓其他人購買,確定他們購買的商品不是個容易“撞到”的產品。
因此在各類商品的選擇上,「外觀款式」這項因素經常是功能外的重要考量;有時他們甚且需要產品具有擴充空間,好讓他們可自行設定及發揮。次級資料也指出,台灣的N世代具有更多的數位行為,更喜歡DIY,不見得認同權威,並且在知識上呈現多元化
(李宏麟,1998;林璐安、林定玉,2007)。
N世代自我主觀強烈,網路平台的揭露更強化他們與別人相較的自我意識;
工業時代的規模生產或許不再抓得住N世代了!
針對不同生活風格量身打造,提供多款式選擇,並永遠不忘為「限量」留個寶座;
念茲在茲反覆體恤,N世代的市場,就在細節裡。
東方線上/研究員 賴怡君
社會上有一群人,從人格養成的青少年階段便大量與網路接觸,網路使用伴著他們經歷吸收與學習的過程,並逐步深入其生活。
對這群人來說,網際網路一點都不陌生,也鮮少存在難以跨越的數位恐懼;
相對的,網路在他們的生活中就跟呼吸一樣自然,他們似乎也很難舉出有哪些時間點,他們是完全與網路斷絕的。
這群人,我們稱之為:「N世代」。
N世代發跡
台灣的網際網路發展始於1994年,早期的ISP業者包括新絲路以及國營企業中華電信、資策會,皆在那時期提供撥接上網的服務;至於寬頻服務則至1998年後才陸續嶄露頭角。
若以1994~1996為台灣網路高速發展的開端期,在這段時間接觸到網路的國高中至大學畢業階段,可回推其出生年為1973-1984年間,現年最長可至37歲左右。
若計入2009今年甫進入國中的青少年,台灣可能的N世代涵蓋範圍,
約莫指1973-1997年間出生者。
以東方線上2010年版E-ICP東方消費者行銷資料庫對各年齡層使用網路情況的調查觀之,
從13-37歲者皆為網路使用程度較重的族群,唯31歲與37歲似乎為兩個重要轉折,
31歲(N世代)前上網率均破九成且6成每天都超過2小時,
32-37歲(類N世代)間的上網率與時數都稍低一些,78%上網,時數每天不到兩小時的有五成,而長一年的38歲,使用百分比即明顯下降至六成及以下;
預計38歲以上的使用者,學習網路的目的是為了工作或生計,不若學生時代即使用者,在日常生活中便有高度黏著。
由於N世代在各國間的代表人口常因國土民情不同而相異,故本文暫
把N世代定義在13-31歲這群人,最近一個月有上網平均每天網路使用超過1 小時,
(而32-37歲的歸為”類N世代”),這樣定義下的N世代代表性約占13-31歲人口82%,
約占網路人口(一個月內上網率)的五成;往下將以此為聚焦進行探討。
青春永不遲暮、情感永續圍繞的浪漫渴望
每個時代的年輕族群都會被高度的檢視和討論,每個時代的長一輩也都認為新一代令人憂心忡忡;
這一輩青年的形象經常圍繞著「潮」、「宅」等標籤,再長一點屬於輕熟年的”類N世代”,則還面對「黃金」、「勝敗犬/男」等社會評價。
這兩個年齡層同樣為網路所涵蓋範圍,長期的網路接觸使用讓他們的行為模式與其他世代更形迥異。
在討論世代斷層時,我們不禁想回到尤其在青少年成長階段就持續沉浸在網路的N世代的內心一探究竟,了解他們種種行為的初衷是什麼;數位及網路又怎麼幫助他們在欲求和現實間做權衡?
從N世代內心想獲得的和感到滿足的項目看來,N世代對青春的需求似乎永遠不嫌多,渴望永遠的青春活力,並希望友情與愛情的包圍;這樣的情感寄託反應在網路行為上,形成通訊軟體的高度使用。
不管是MSN、facebook或plurk,都滿足他們隨時有人相伴的想望。
而上述對於青春和情感的浪漫思維,也使得他們將私領域做更徹底的區隔與維護;
基本上他們不願為了工作犧牲自己追求的生活方式,他們認為從事喜歡的活動時,
滿足的程度遠大於工作告一段落時。
所以他們將公領域與私領域分得很開,有時在工作上的努力,只是為獲得他們得以自由從事其他活動的經濟幫助而已;又或者他們甚至想要隨著自己的生活型態調整工作時程,SOHO或自由業的概念,都是N世代熱衷的工作型式。
自我影像的自戀與自憐 活在鏡像中的N世代
因為他們在乎個人情感,在乎個人的感受,所以別人對他們施加的眼光或評價,對他們來說都是重要且不容忽視的;而網路相簿、部落格、微網誌等平台的崛起,更讓N世代像是活在一個充滿鏡像的空間,隨時被觀看及自我觀看。
為了在網路空間有“梗”可經營,N世代在生活中追尋新鮮與獨特,並用數位軟硬體記錄這一切;愈是這樣等著被評價的動機,他們就越為自我形象的打造夙夜匪懈。
這些個人主義特質以及對獨特性的需求,讓他們在購買商品時的需要也更五花八門;
他們喜歡「限量」、喜歡「期間限定」,好讓他們確保買到手的東西之後不會延續機會讓其他人購買,確定他們購買的商品不是個容易“撞到”的產品。
因此在各類商品的選擇上,「外觀款式」這項因素經常是功能外的重要考量;有時他們甚且需要產品具有擴充空間,好讓他們可自行設定及發揮。次級資料也指出,台灣的N世代具有更多的數位行為,更喜歡DIY,不見得認同權威,並且在知識上呈現多元化
(李宏麟,1998;林璐安、林定玉,2007)。
N世代自我主觀強烈,網路平台的揭露更強化他們與別人相較的自我意識;
工業時代的規模生產或許不再抓得住N世代了!
針對不同生活風格量身打造,提供多款式選擇,並永遠不忘為「限量」留個寶座;
念茲在茲反覆體恤,N世代的市場,就在細節裡。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