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BA雜誌第337期2014年9月出版
九○年代提出「情緒智商」(Emotional Intelligence,簡稱EQ)
概念的高曼(Daniel Goleman),被讚譽為「EQ之父」。
有一次,他在對幾百位企業執行長演講時,
他問:「你們誰畢業的時候是班上第一名?」
結果只有寥寥兩、三個人舉手。
也就是說,
世界上多的是學業成績平均九十分的人,
在替學業成績平均八十分的人工作。
如果一個人的學校成績,不能拿來預測他的事業發展,
那麼什麼才可以?
高曼整整花了三十年的時間找答案。
他在今年出版的作品集「領導人的特質」(What Makes a Leader)一書中,
提出他的結論:
頂尖企業領導人跟一般人的不同點在EQ上。
根據高曼的定義,
EQ包含了
重要性遠大於智商。
他指出,他的意思不是一個人的智商不重要。
在決定一個人有能力做什麼工作時,智商當然很重要;
然而一旦跨過某個門檻,在跟自己旗鼓相當的人競爭時,
想要勝出,就必須比對手更懂得管理自己和領導別人。
高曼強調,幸運的是,EQ並非與生俱來,是後天可以學習改善的。
至於如何找出自己EQ的哪個部份需要改進,
他建議,先想像五到十年之後,「理想的我」是什麼樣子。
接著,比較現在與理想之間的差距。
先自問自答,然後也請別人幫你回答以下的問題:
■通常你會注意到自己的感覺,以及造成這些感覺的原因嗎?
■你善於管理負面情緒嗎?(例如,感到沮喪或壓力時,能夠很快恢復)
■通常你會注意到跟自己互動的人的感覺嗎?你了解他們看事情的角度嗎?
■你善於說服,以及有效地使用自己的影響力嗎?
高曼談到,
我們常常希望對方趕快講重點,甚至不惜打斷他們的發言,
主動接手對話,只求趕快送走對方,不要浪費自己寶貴的時間。
但是要當一名好的傾聽者,必須真的花時間去聽對方想說什麼,
而且確定自己了解對方的意思。
另一個主管常見的EQ弱點是,老是當帶來壞消息的烏鴉。
高曼認為,許多對自己要求很高的人靠著努力爬到主管的位子,
之後他們拿相同的高標準要求員工。
一個永遠打出不及格分數的人,會讓員工士氣大失。
要當一位高EQ主管,
必須特別注意這兩個常見的通病。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