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因為科特勒,行銷成為一門學問
採訪、撰文 / 郭子苓 專家談科特勒──台大國企系教授 黃恆獎
行銷是最通俗、簡單的商業概念,過去被視為誰都知道的「常識」或「直覺」,
然而,就像蘋果從樹上掉下來一般看似理所當然,行銷概念也需要像牛頓一樣的人
來加以解讀,協助理論成形,科特勒恰如其分地扮演了這個角色。
所有學行銷的人,或是對行銷有興趣的人,
大概都不能錯過科特勒(Philip Kotler)的經典著作:《行銷管理學》。
這本書之所以在行銷學界享有崇高地位,可以從三方面來談:
1.將行銷常識理論化:
行銷是普羅大眾在日常生活中最常接觸的商業概念,因為其通俗、簡單,所以在科特勒之前,行銷多被視為誰都知道的「常識」或「直覺」,沒有深究或系統化的必要。然而,就像蘋果從樹上掉下來一般看似理所當然,行銷概念也需要像牛頓一樣的人來加以解讀,協助理論成形,科特勒恰如其分地扮演了這個角色。
以經濟學為枝幹,
科特勒從
1.管理學、
2.心理學、
3.傳播學、
4.社會學……
等不同領域擷取骨肉,將過去缺乏核心的行銷理論統整起來,並賦予邏輯,
建構起一個完整的行銷學架構。
2.具動態性,持續翻新內容:
行銷是一門隨著市場不斷變動的學問,為避免書中內容過時,
科特勒在《行銷管理學》內容的更新上也花費很大工夫。
每一次改版,都可看到書中增添新的概念與案例,確保讀者能夠跟上商業環境的脈動。
3.各著作間具相互補足性:
科特勒諸多著作之間的脈絡很清楚,主要是以《行銷管理學》處理基礎的行銷知識,
再以其他陸續出版的著作,如《國家行銷》《社會行銷》等書,
處理細領域的行銷理論,具相互補足性。
五大重點,解讀科特勒巨著
科特勒的思想精華,可說完全匯集於《行銷管理學》一書,
但長久以來,許多人在閱讀這本書時,
卻常對其旁徵博引、包羅萬象的內容大嘆無福消受。
要對科特勒的百科全書式的行銷論述,做系統性的拆解消化,
我建議可以分為五大塊解讀:
1.大環境下的行銷策略:
科特勒許多行銷理論的來源,都是基於行銷環境的變化而來,
例如因應資訊科技而起的網路行銷、部落格行銷;
因應消費者需求、市場環境改變而生的
1.社會責任行銷、
2.口碑行銷、
3.滿意度等概念。
由此可見,科特勒十分重視行銷策略與大環境的互動,
強調行銷應審時度勢地調整目標、行動方案和執行策略。
2.人類行為的研究:
無論是
1. B2B(Business to Business,企業對企業)、
2. B2C(Business to Consumer,企業對消費者)
的行銷行為中,都涉及一連串與人的互動,因此行銷人員必須透過研究,
精確地了解企業的購買行為,以及消費者的行為和可能的反應。
科特勒強調,企業必須持續不斷地累積與建立行銷研究的資源與資訊,
藉以預測並分析人的偏好和需求。
3.STP(Segmentation、Targeting、Positioning):
談企業如何做
1.市場區隔、
2.定位和
3.差異化策略,
可視為科特勒行銷學的核心概念。
4.4P(Product、Price、Place、Promotion):
科特勒在《行銷管理學》中,用了三分之一以上的章節,
談論在服務業導向市場下的4個行銷元素,
分別是
「產品」(Product),
包括
1.產品定義、
2.產品組合、
3.周邊利益(如包裝、保證)、
4.售後服務;
「通路」(Place),包括
1.通路發展、
2.通路價值、
3.物流、
4.零售;
一般人最常接觸的
「銷售推廣」(Promotion),如
1.廣告、
2.推銷、
3.溝通、
4.直效行銷;
5.以及「定價」(Price)。
5.組織執行面:
談企業中行銷組織的執行層面,如
1.行銷執行力、
2.績效考核、
3.誘因提供等。
黃恆獎
美國密西根大學(University of Michigan)企業管理博士。研究領域為國際企業管理、國際行銷、行銷研究,同時教授品牌行銷課程。
採訪、撰文 / 郭子苓 專家談科特勒──台大國企系教授 黃恆獎
行銷是最通俗、簡單的商業概念,過去被視為誰都知道的「常識」或「直覺」,
然而,就像蘋果從樹上掉下來一般看似理所當然,行銷概念也需要像牛頓一樣的人
來加以解讀,協助理論成形,科特勒恰如其分地扮演了這個角色。
所有學行銷的人,或是對行銷有興趣的人,
大概都不能錯過科特勒(Philip Kotler)的經典著作:《行銷管理學》。
這本書之所以在行銷學界享有崇高地位,可以從三方面來談:
1.將行銷常識理論化:
行銷是普羅大眾在日常生活中最常接觸的商業概念,因為其通俗、簡單,所以在科特勒之前,行銷多被視為誰都知道的「常識」或「直覺」,沒有深究或系統化的必要。然而,就像蘋果從樹上掉下來一般看似理所當然,行銷概念也需要像牛頓一樣的人來加以解讀,協助理論成形,科特勒恰如其分地扮演了這個角色。
以經濟學為枝幹,
科特勒從
1.管理學、
2.心理學、
3.傳播學、
4.社會學……
等不同領域擷取骨肉,將過去缺乏核心的行銷理論統整起來,並賦予邏輯,
建構起一個完整的行銷學架構。
2.具動態性,持續翻新內容:
行銷是一門隨著市場不斷變動的學問,為避免書中內容過時,
科特勒在《行銷管理學》內容的更新上也花費很大工夫。
每一次改版,都可看到書中增添新的概念與案例,確保讀者能夠跟上商業環境的脈動。
3.各著作間具相互補足性:
科特勒諸多著作之間的脈絡很清楚,主要是以《行銷管理學》處理基礎的行銷知識,
再以其他陸續出版的著作,如《國家行銷》《社會行銷》等書,
處理細領域的行銷理論,具相互補足性。
五大重點,解讀科特勒巨著
科特勒的思想精華,可說完全匯集於《行銷管理學》一書,
但長久以來,許多人在閱讀這本書時,
卻常對其旁徵博引、包羅萬象的內容大嘆無福消受。
要對科特勒的百科全書式的行銷論述,做系統性的拆解消化,
我建議可以分為五大塊解讀:
1.大環境下的行銷策略:
科特勒許多行銷理論的來源,都是基於行銷環境的變化而來,
例如因應資訊科技而起的網路行銷、部落格行銷;
因應消費者需求、市場環境改變而生的
1.社會責任行銷、
2.口碑行銷、
3.滿意度等概念。
由此可見,科特勒十分重視行銷策略與大環境的互動,
強調行銷應審時度勢地調整目標、行動方案和執行策略。
2.人類行為的研究:
無論是
1. B2B(Business to Business,企業對企業)、
2. B2C(Business to Consumer,企業對消費者)
的行銷行為中,都涉及一連串與人的互動,因此行銷人員必須透過研究,
精確地了解企業的購買行為,以及消費者的行為和可能的反應。
科特勒強調,企業必須持續不斷地累積與建立行銷研究的資源與資訊,
藉以預測並分析人的偏好和需求。
3.STP(Segmentation、Targeting、Positioning):
談企業如何做
1.市場區隔、
2.定位和
3.差異化策略,
可視為科特勒行銷學的核心概念。
4.4P(Product、Price、Place、Promotion):
科特勒在《行銷管理學》中,用了三分之一以上的章節,
談論在服務業導向市場下的4個行銷元素,
分別是
「產品」(Product),
包括
1.產品定義、
2.產品組合、
3.周邊利益(如包裝、保證)、
4.售後服務;
「通路」(Place),包括
1.通路發展、
2.通路價值、
3.物流、
4.零售;
一般人最常接觸的
「銷售推廣」(Promotion),如
1.廣告、
2.推銷、
3.溝通、
4.直效行銷;
5.以及「定價」(Price)。
5.組織執行面:
談企業中行銷組織的執行層面,如
1.行銷執行力、
2.績效考核、
3.誘因提供等。
黃恆獎
美國密西根大學(University of Michigan)企業管理博士。研究領域為國際企業管理、國際行銷、行銷研究,同時教授品牌行銷課程。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