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丹恩.席諾(Dan Senor)&掃羅.辛格(Saul Singer)/著 徐立妍/譯木馬文化出版 售價:320元


新創企業之國:以色列經濟奇蹟的啟示 (START-UP NATION)

以色列工程師的性格:對的事就要力爭到底


文/iThome (記者) 2010-08-20

對以色列人來說,激烈辯論經常被視為解決問題最好的方法

英特爾高層與該公司的以色列團隊之間,曾發生過一次歷史性的正面衝突。

那次爭辯,決定了英特爾與筆記型電腦能否存在至今的重要關鍵


四個人站在街角……

一個美國人、一個俄國人、一個中國人,還有一個以色列人……

一位記者走向這群人跟他們說:

「不好意思……你們對肉類短缺有什麼意見?」

美國人說:「什麼是短缺?」

俄國人說:「什麼是肉類?」

中國人說:「什麼是意見?」

以色列人說:「什麼是『不好意思』?」

──麥克‧李(Mike Leigh),《兩千年》

初到以色列的人經常覺得這裡的人很粗魯。

以色列人會毫不害羞地問他們根本不太熟識的人,

問他們年紀多大,或者他們的公寓或車子多少錢

甚至還會告訴新手父母(通常是在人行道或在雜貨店裡遇到的陌生人),

這種天氣不應該讓孩子穿成這樣。

有句諺語是在說猶太人:「兩個猶太人有三張嘴。」

用這句話來描述以色列人絕對正確。

不喜歡這麼坦白的人可能不喜歡以色列,但是其他人卻會覺得這樣很新鮮,而且很誠實

英特爾在加州聖塔克拉拉的高層執行長與該公司的以色列團隊之間,

曾發生過一次歷史性的正面衝突。

衝突發生時,

英特爾以色列分公司的主管舒穆爾‧「穆里」‧艾登(Mooly,他也有綽號)

不假思索,勇敢地用一句話來總結:

我們用以色列的方式作事,我們會力爭至死。」這也是chutzpah的典型案例

英特爾公司多虧了那次爭辯,使得自己才能夠繼續存續下去。

但這場長達幾個月的激烈爭辯並不只影響了英特爾,

更決定了現在隨處可見大家都視作理所當然的筆記型電腦,是否會存在的重要關鍵。

英特爾是以色列雇用人數最多的私人企業,

每年從以色列輸出的總額達十五億三千萬美元。

艾登擔任以色列分公司的負責人,他告訴我們英特爾在以色列建立公司的背景,

以及英特爾對抗以色列之戰的故事詳情。

綜觀現代電腦發展史,資料處理的速度

也就是你的電腦得花多少時間處理任何事情),是取決於晶片電晶體的速度。

能夠把電晶體開關的速度(也就是電晶體的脈動,clock speed)做得越快,

能夠處理的軟體也就更強大,就能將電腦從強大的計算機轉變成多媒體娛樂及企業機器

但截至一九七○年代,電腦仍然主要是由火箭專家和頂尖大學使用,

有些電腦的體積大到要佔去整個房間甚至是建築物的空間。

能夠把電腦擺在辦公桌上或家裡,這種想法只出現在科幻小說裡。

不過到了一九八○年,這一切都變了,

因為英特爾在以色列海法的團隊設計出8088晶片,

上頭的電晶體每秒可以開關幾乎五百萬次(四‧七七百萬赫茲),

而且體積很小,能夠用來製造放在家裡和辦公室裡的電腦。

IBM選擇以色列的8088晶片作為第一部「個人電腦」的心臟,開啟了新的電腦時代。

這也是英特爾的一大突破。

根據新聞記者麥可‧馬龍的報導:「與IBM簽下合約,英特爾就贏了微處理器的天下。」

從此以後,電腦科技就開始往更小、更快的方向發展。

到了一九八六年,英特爾唯一設在國外的晶片廠已經開始製造386晶片

廠房就設在耶路撒冷,處理速度是三十三百萬赫茲

雖然跟今日的晶片速度無法比,但英特爾當時已經認為這樣很「強大」,

幾乎是8088晶片的七倍速。

這家公司正平穩往前發展,這條道路也是英特爾創始人之一,

葛登‧摩爾所預見的他預測電腦產業每隔十八到二十四個月

就能把電晶體的體積縮小一半,晶片處理速度也能增加一倍

這樣連續的對半發展被稱為「摩爾定律」,

晶片工業也是因為這項挑戰而興起,推出越來越快的晶片。

一切進展順利。但大概到了公元二○○○年的時候,另一項變數出現了:電力

晶片越來越小也越來越快,正如摩爾的預測一般,但是發展的同時也耗掉更多電力

產生更多熱能,晶片過熱的問題很快就會成為關鍵。

顯而易見的解決之道是風扇,但是以筆記型電腦來說,

用來冷卻晶片的風扇體積會大到裝不下去。業界專家把這條死胡同稱之為

電力阻牆」。

       英特爾的以色列團隊率先預見這項問題

       英特爾的海法研究中心

       花了無數個夜晚,喝著熱咖啡,吃冷掉的外賣食物,

       舉辦多次的腦力激盪特別會議,要想辦法繞過這堵電力阻牆。

      以色列團隊比業界其他人都更重視所謂的「行動性」問題,

       也就是想要設計出適合筆記型電腦使用的晶片,

       然後把這些晶片運用在各種行動裝置上。

       英特爾也注意到這樣的趨勢,所以讓以色列分公司負責為全公司製造行動晶片。

       雖然身負如此重任,以色列團隊仍然不願融入英特爾公司的主流看法。

    「以色列研發團隊在接下行動晶片的任務之前,

      就已經一直鼓吹『行動性』的想法,可是這跟英特爾當時多數人的信念相違背。」

      英特爾以色列主管大衛‧「大弟」‧波穆特(Dadi)解釋道,

      他是以色列技術工程學院(相當於以色列的麻省理工學院)的畢業生,

      從一九八○年起就加入英特爾以色列團隊設計晶片。

     以色列團隊提出了許多不錯的「行動性」想法,

     其中有一個方法就是如何繞過電力阻牆。

     羅尼‧佛萊德曼

     當時擔任英特爾以色列團隊的高階工程師

     他閒暇時的樂趣就是摸索著製造低耗電的晶片

     這是公然違背主流的想法。

     主流見解向來認為,

     要製造更快的晶片就要輸出更多電力給電晶體。

     他覺得這有點像是要讓車跑得更快,就要催油門催得更兇,

     引擎轉速和車輛速度當然有關係,但到了某個時間點,引擎轉速會太高,

     就會過熱,車子就必須要慢下來。

     佛萊德曼和以色列團隊瞭解到,問題的解決之道,有點像是車輛內的排檔裝置

      如果換了檔,就可以放慢引擎轉速,但車輛速度仍然能提高。

      在晶片中則有不同的處理方式,那就是把傳達給晶片的指令分段。

      但是效果是類似的:英特爾以色列分公司低耗電晶片中的電晶體

      不必快速開關,不過經過一種類似車輛中換高檔的動作,仍然可以快速運作軟體。

      當英特爾以色列團隊喜孜孜地將他們的革新發明介紹給加州聖塔克拉拉總部時,

      工程師以為他們的老闆會非常高興。還有什麼比車輛越跑越快又不會過熱更好呢?

      藉著降低引擎轉速,以色列團隊覺得他們挖到寶了。

      沒想到總部卻覺得有個大問題,畢竟整個業界在衡量晶片能力的時候,

      都是以引擎運轉有多快來決定的,也就是脈動

      就算以色列團隊的晶片能更快運作軟體,但是電腦的引擎

   (也就是由晶片電晶體所組成的)開關速度卻不夠快。

    華爾街分析家在考量英特爾股票吸金力(或散金力)的時候,

    是依據晶片的表現來決定的:脈動快:買;脈動慢:賣。

    若想說服晶片業及媒體,說應該淘汰這樣的公式,簡直就不可能。

    對英特爾來說更不可能,因為英特爾自己就是根據摩爾定律,

    創造了晶片業對脈動速度的仰賴;脈動快就是好東西,

    簡直已經變成反射性的信念了。

    這就好像要試圖說服福特汽車放棄追求更大的馬力,

    或者跟蒂芬妮珠寶說克拉數不重要。

  「我們的概念不符主流,脈動主宰一切,而我們被摒除在外。」

     以色列團隊的羅尼‧佛萊德曼回想道。

      英特爾總公司的晶片部門主管保羅‧歐德里尼想要暫且擱置整個計畫。

      脈動發展的教條被英特爾奉為宗旨,他們並不打算要召開研討會

      來討論是否改變這項宗旨。

      可是對以色列人來說,「研討會」這個概念打從建國之初,

      就是以色列人耳熟能詳的部份文化。

      一九四七年三月底到五月這段時間內,以色列國父大衛‧本古里昂

    (在以色列的地位,等於美國人心目中的喬治‧華盛頓

      就曾經先調查過巴勒斯坦地區猶太人的戰備能力,

     因為他知道如果以色列宣布獨立,就一定會開戰,

      為此他日日夜夜與人會面,探查詳情並傾聽各階層軍方人士的聲音。

       早在聯合國通過將巴勒斯坦分割為猶太區及阿拉伯區之前六個月,

      本古里昂就瞭解到阿拉伯和以色列衝突的下一階段

       絕對和建國前的猶太民兵所參與過的戰爭不同。

       雖然戰鬥依然頻傳,

        但此刻猶太民兵們必須先退一步,為逐漸逼近的潛在威脅做準備。

      在一連串的研討後,本古里昂發現那些民兵們在整軍經武的

        過程中展現出很大的信心,但是他自己卻寫道:

      「我們必須進行一個艱難的工作,那些核心人物認為他們手中已經握有法寶了

        可是我們必須將這股信念徹底拔除。其實他們什麼都沒有,
      
        他們只有良好的企圖,只有潛力,但是他們必須知道:

       要做鞋之前得先學會補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suoscot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