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11 左永安顧問 資策會數教所/張瓊方 美國史丹佛國際研究中心 全球競爭化的世代來臨,各國為了提升國家人民之競爭能力,21世紀公民所應具備之4C及運用資訊科技的能力
從21世紀關鍵能力淺談未來學校
y第五分項 數位典藏與學習之產業發展與推動計畫 資策會數教所/張瓊方
y第五分項 數位典藏與學習之產業發展與推動計畫 資策會數教所/張瓊方
全球競爭化的世代來臨,各國為了提升國家人民之競爭能力, 紛紛提出21世紀公民所應具備之4C及運用資訊科技的能力,所謂4C就是: 1.批判性思考與問題解決(critical thinking and problem solving)、 2.有效溝通(effective communication)、 3.團隊共創(collaboration and building)、 4.創造與創新(creativity and innovation)」, 而運用資訊的能力則是指運用資訊科技進行學習或是解決所面對的問題。 換言之,各國皆希望培養自身國民與學生在面對全球高度知識經濟的競爭下, 能夠擁有不斷學習、研發創造、高度思考力、與問題解決的能力。 當21世紀學生所應具備的關鍵能力,從傳統的專業學科領域知識轉變成4C能力時, 不管是老師的教學方式或者是學校的環境,皆須依照教學目標的轉變而調整, 才能夠有效的培養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學生。 有鑑於此,美國史丹佛國際研究中心(SRI International)提出了 一個幫助學校、地區和社群的發表創新性意見的工具:school 2.0。 希望透過school2.0,協助學校、地區與社群發展一個共同的教育願景, 運用科技來協助願景的未來與探索,創造符合現今教學目標的教學生態環境, 以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人才。 School2.0提供一個學習生態系統(Learning Ecosystem), 清楚描繪出一個能夠培養21世紀能力的校園藍圖,這個系統中包含四大元素, 分別是: 一、學校基礎科技建設(infrastructure), 二、政策規劃與實施(planning and implementation), 三、學校相關的人員參與(stakeholder), 四、學習環境營造(Learning Environment)。 為了培育學生具備使用資訊科技進行問題解決與學習的能力, 因此須要進行相關的基礎科技建設。其中分為四個層級: 首先是硬體設備,如個人電腦、數位媒體等科技載具, 在教學現場使用這些科技載具搭配教學來幫助提升學習成效。 第二層是網路架設,如伺服器的架設、無線網路架設等, 用以幫助打破學習的邊界,讓學習不再受限。 第三層是系統軟體的應用,如行政管理、教學與課程管理的系統的應用, 以提高作業效率。最後則是可交互操作的資料,讓資訊交換沒有阻礙。 在政策規劃與實行中, 則必須不斷地透過各種數據資料的確認分析做為 績效導向的管理、持續領導學校進行專業性發展及如何多方 如社區)合作幫助學生成功學習、在學校環境、設備建置、學生評量上 規劃各種專業技術支持、 以及透過實行嚴謹的學習標準與評估系統來幫助學生與學校持續不斷的進步。 在學校相關人員中, 則包含了校長、行政人員、老師、技術人員、學生、家長、以及社區人員。 由此可以了解,在這個持續改變的世代中,為了培養學生擁有生存之必備能力, 必須要由家庭、學校以及社區的共同合作,才能夠成功。 在學習環境的營造中,為了能讓學生透過環境教育培養出關鍵能力, 則要創造一個溝通的環境,幫助學生學習如何找尋與外界溝通管道, 並且學習溝通,掌握世界的脈動。 再者,提供更多的機會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進行合作, 讓他們能夠探索更多問題並且學習運用策略來解決複雜的議題。 除了上述之外,學校還必須提供更加豐富的課程內容以及有效的評量與 回饋來幫助學生進行學習,並且不斷地鼓勵學生發揮創意進行學習上的創新, 將探索無限可能機會的基因種入學生的學習型態中。 未來學校的型態隨著科技的進步與社會型態的發展而轉變, 學校如何成為能夠培養學生具有21世紀關鍵能力的搖籃, school2.0提供一個藍圖做為參考的起點。透過硬體建置、政策規劃、 人員參與環境氣氛營造等四大元素來思考,配合學校自身特性與發展規劃, 以發展出適合培養未來公民能力的未來學校。 參考資料: Partnership for 21st Century Skills.(http://www.p21.org/) School2.0. (http://etoolkit.org/etoolkit/) |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