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的員工職業壽命只剩15年!

好好投資自己!培養第二專長,或是存夠退休金! 台灣產業推動一波波優退, 45歲以上的員工,

在銀行逐漸成為稀有動物「幾波優退下來,現在同事們放眼看去,40多歲可說是『稀有動物』,50多歲更堪稱『瀕臨絕種動物』。

想到自己隨時可能被優退,晚上就睡不著覺!」一位銀行高階主管說。

不久前,彰化銀行展開第五波優退,希望員工進一步年輕化,因為彰銀員工平均年齡「高達」 41歲,其他民營銀行,如中信銀早就降到35歲,而同為三商銀的華南銀行、第一銀行,平均年齡都已降到30多歲。

早年在銀行界, 40歲是才剛開始被委以重任,接掌分行經理等職務的年紀,如今卻為許多銀行人「工作壽命的終點」。
 
「優退」這兩個字,如今在報社聽得到,在政府機關聽得到,在科技大廠的生產線聽得到,在研究機構聽得到。最可怕的是,不要以為優退是衝著「中高齡」的「資深」員工而來,因為優退的年齡正在快速向下修正, 4年前優退的對象還鎖定在50歲以上,如今矛頭已對準40歲以下。

不少企業採取幾波優退後,中高齡員工所剩寥寥無幾,最新的獵殺對象轉為:工作滿 10年的「資深」員工。如果大學畢業就開始任職,工作滿10年也才不過32歲,原本以為退休還遠得很,想不到這麼早就來臨。

工作壽命縮短到 15年現在,你只要年滿35歲,就要有進入優退「紅色警戒區」的心理準備。

以五年級世代( 34∼44歲)來說,正好完全籠罩在優退的暴風半徑下。

有人開玩笑說,五年級( 50)世代當年用學運逼退「國會老賊」,想不到自己這麼快也變成「職場老賊」。

主計處調查也顯示,國人的退休年齡,正在快速提前,

民國 86年有六成的工作者,可做到年滿60歲退休,91年跌落到四成。

不妨做個世代對比。

上一代不到 18歲就開始工作,至少能做到滿60歲,

「工作壽命」超過40年。

這一代年輕人,在高學歷趨勢下,通常要到 24歲才開始工作,很可能40歲不到就畫下休止符,「工作壽命」縮短到15年。

科技新貴退不起休? 如何在 15年內,賺到一輩子所需要的錢?即使科技新貴,如今都有困難。從前許多科技工程師,都把退休年齡設定在 40歲。因為技術進步太快、產品生命週期太短,細數歷年的科技股王,沒有一家能稱霸超過兩年。

40歲如果不退休或轉換跑道,不僅技術跟不上時代,從事的行業也沒落了。

因此,科技人忍受超長的工時、哪裡股票多就往哪裡跳槽,為的就是在 40歲前賺足這輩子要用的錢。 有些 IC設計公司,因為員工提前退休的緣故,全公司平均年齡甚至只有28歲。

但高科技的黃金時代過去了,去年調查,只剩下 4%的科技工程師,能財富無虞地40歲退休;

但若不退休,有89%的工程師擔心自己的技術會落伍了,「進退兩難」成為許多工程師的寫照。

中年銀行員的悲歌?

許多中年優退,都肇因於「生產力趕不上薪資」:一方面技能落伍脫節,一方面薪水過高。

以銀行員工來說,兩者兼而有之。 從前銀行用人有幾個特色:

一是筆試掛帥,所以被錄取的人,以「會讀書考試型」居多。

其二,早年銀行屬於寡占事業,沒什麼競爭可言,行員只要不犯錯即可,因此喜歡用性格小心謹慎的人。

其三,從前櫃員與後台作業人員,佔了銀行員工的多數,工作被形容成是「橡皮圖章」,每天就是坐在冷氣房蓋一蓋章,也不用背負銷售業績壓力,薪水自動隨年資調升,做得愈久領得愈多。

許多四、五年級的銀行員,就是這樣一路走來的。

然而,在金融割喉戰的今天,所需要的是完全不同的人才。 現在銀行最急需第一線的商品銷售人員,能為業績衝鋒陷陣,具有積極進取的業務員性格,而不再像從前那種保守謹慎、被動等著客戶上門。

如今銀行招募採取筆試者愈來愈少了,因為會考試不等於會賣商品。

而前台銷售人員與後台作業人員也逐漸調整為 1:1,後台作業人員不僅比例大幅縮減,而且也要扛下一定的銷售業績額度。

在這種「全員業務員化」的趨勢下,很多傳統銀行員轉型不過來,再加上坐領高薪,不難理解為何銀行要大量招募六、七年級的業務新血,去取代四、五年級的老行員了。

而在媒體業則上演另一套優退戲碼。新聞記者是典型「薑是老的辣」的行業,不論見識與人脈都要靠時間累積。全世界很少有像台灣這樣,把資深記者當成包袱,不少媒體老闆所盤算的是,「 1個資深記者的薪水,等於3個新進記者」,因此優退老鳥記者、遞補菜鳥記者,兩手策略屢見不鮮。這種「人才反淘汰」的做法,要為台灣媒體的「弱智化」負很大責任。

避開快速折舊的行業當媒體焦點都對準名模林志玲時,

可曾想過另一位過氣的名模李珊珊? 也才不過 5、6年前,李珊珊還是月入五、六十萬元,倩影出現在亞洲各國時尚雜誌的封面人物,如今卻淪為靠政府救濟度日的貧民。

別以為只有模特兒行業,才會暴起暴落,職業壽命有如流星般短暫。

科技業、銀行業、媒體業,哪個不是風光一時,如今不到 40歲,就面臨沈重的退休壓力? 反倒是許多樸實無華的傳統產業,職業壽命細水長流。

在工作選擇上,未來一定要把「職業壽命」列為重點。

如果年齡在這個行業是「負資產」,如果這個行業的「折舊」速度很快,即使薪資再高都要三思。 同時要把理財當成一種「謀生能力」來培養,否則老闆可能只會養你15年。

tsuoscot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日本品質獎--傑出工作的標誌
 
1987年,雷根總統為提高美國工業的競爭力而建立了美國Malcolm Baldrige全國品質獎。

日本品質獎,即JQA是仿照此獎而設的。

人們在分析世界上各個先進公司時,發現了許多共同特點,如能夠從用戶立場評論業務工作,擅長引進外部新思想等等。

將這些共同特點匯總起來,就成了Malcolm Baldrige獎的評選大綱。

最近美國的經濟復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歸功於各個領域都積極應用了這個改進管理品質的評選大綱。

因此類似的管理品質評估和評獎大綱在世界各地得到廣泛普及,至今已有50個國家和地區包括歐洲品質獎和JQA採用了這樣的大綱。

JQA之目的並不是為了評選並公佈第一名的公司。

一家公司的管理結構一旦處於能夠展出"成績卓越"的活動狀態時,這個組織結構就得按JQA的評估標準進行檢查。

諸如為驗證身體各器官系統是否正常運作而做的健康檢查。

這就不難想像,在某一個特定年份裏,可能會沒有優勝候選人。

JQA設立於1996年,是為了

倡"受社會尊敬又能提供用戶滿意的產品或服務,而且組織結構優秀具有競爭性的企業"。

評估標準的核心是立足用戶的觀點,同時在確定CS管理品質水準和發現新問題方面具有卓越的功能。

tsuoscot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法國70奢侈名牌

2009-10-31 05:06:48

推立體中文網吸客

【明報專訊】

趁法國財長拉加德訪華之機,擁有眾多頂級奢侈品牌會員的法國精品行業聯合會亦在中國首推立體網站,向中國消費者推廣法國名貴服飾、鑲鑽手表、珠寶等奢華品牌的最新貨品資訊。

華駐法大使盼吸引2億人瀏覽

這個名為「法國生活藝術精品網遊」的網站(www.cColbert.fr)提供中、英、法3種語言,是由擁有Chanel、Christian Dior、Cartier、Hermes等70種奢侈品牌會員的法國精品行業聯合會,與擁有2.6億用戶的新浪網合作,歷時兩年打造,將試運行半年。

網上在該網可欣賞芭蕾舞表演,了解巴黎熱門去處,瀏覽最新的手表、香水、珠寶、皮包、葡萄酒和披巾圖片,但網站不會提供銷售服務。

中國駐法國大使孔泉表示,相信網站會取悅中國消費者,並希望最多能吸引2億中國人觀看。

法國精品行業聯合會曾將中國視作敵人,因中國是世界製造業中心,亦是生產冒牌奢侈品的最大國家,但中國日漸成為法國奢侈品主要銷售對象之一,目前聯合會會員在中國內地和港澳的營業額,佔全球8%。
 
有調查顯示,全球2009年奢侈品銷量普遍下挫,唯獨中國將增長12%。

美聯社/法新社

tsuoscot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領導,不需要頭銜:如何讓奇葩怪傑為你效力?
華倫.班尼斯/著李元墩、陳璧清/譯
大是文化出版售價:280元

 

 
要成為領導者,先改造自己

文/iThome (記者) 2009-10-30

我們也許無法擁有先天優勢成為天縱英才型的領導者,但

透過自我改造、培養個性與眼光,就有機會把自己創造成逆勢成長型的領導者


領導者有各式各樣的身材、長相和氣質:
矮的、高的、整潔的、邋遢的、年輕的、年老的、男的和女的。
不過不管怎樣,他們都具有下列部分或全部的基本要素:

●第一個基本要素是指導願景(Guiding Vision)。

領導者對於自己在工作上或生活上要做什麼,有相當清楚的想法,並具有面對障礙、甚至失敗仍然堅持下去的意志力。除非你知道自己要前往何方,否則你根本無法前進。

●第二個基本要素是熱情(Passion)——
這種熱情來自對生活有所期許,加上對你的天命、專業、和行動步驟的特殊熱情。領導者熱愛他所做的,並樂在其中。托爾斯泰說,希望是醒著的人的夢。沒有希望,我們無法生存,更別想進步。領導者會讓人感受到他的熱情,藉此給予他人希望和鼓勵。

●第三個基本要素是健全的人格(Integrity)

我認為它是由三個基本部分組成:認識自己、正直和成熟。

(1)認識自己是古人刻在阿波羅神殿上的神諭,對現代人仍是最艱鉅的任務。

你若無法做到真正認識自己,認識自己的優缺點,知道你想要做什麼、又為什麼要做,
那你對「認識自己」這句話,只有最粗淺的感受。領導者從不欺騙自己,尤其是與

自己切身相關的事;他知道自己的優缺點,而且會馬上處理。你是自己的原料,唯有

當你清楚自己是由什麼原料所構成,以及你想拿這些原料來做什麼時,你才能創造自己。

(2)正直是認識自己的關鍵。
 
正直是基於思想和行動的真誠,是對原則的堅定不移,是一
個人思路混亂或清晰的基礎。一個設計師設計了一個帶有維多利亞風格蓋子的包浩斯
式玻璃盒,不能算是專業設計師;同樣地,一個人也不該為了取悅他人而失去原則、
甚至改變想法。美國異議劇作家海曼(Lillian Hellman)所寫的劇本勇於揭發美國

政府縱容希特勒和墨索里尼的真相,而在一九五○年代被列入黑名單。
領導者就應該像她一樣,不為迎合一時的潮流而泯滅良心

(3)成熟對領導者而言也很重要,因為領導不只是做示範或下指令而已。

每一位領導者都要具備以下的歷練和成長:學會奉獻與觀察,要能與他人共事並向

他人學習,不要低聲下氣,永遠說實話。唯有領導者在自己身上找到這些特質,才

能鼓勵別人也從自己身上挖掘出這些特質。

●第四個基本要素是信任,信任是領導者所有基本要素的基礎。

信任比較不像領導者的基本要素,比較像是展現領導力的結果。這種要素不是努力學來的,你得贏得信任。只有共事者和下屬能給予你信任。少了信任基礎,領導者是無法發揮功能的。

●最後兩個基本要素是好奇心和膽識。

領導者對所有的事都感到好奇,極盡所能設法多學習,願意冒險、實驗、嘗試新事物。

他們不擔心失敗,但是擁抱錯誤,他們知道可以從錯誤中學習。

雖然我談了領導者的基本要素,但這些要素不是領導者與生俱來而且無法改變的。

歷史上有無數被推翻下台的國王、和下場悲慘的富豪後代,證明了領導者不是天生,而是後天努力的成果,而且通常是靠領導者自己打造出來的。

領導者創造自己,不過,他們可不是上了那種短短一個週末的領導者速成班,就成為真正的領導者。

我認為這些領導者速成班就像微波爐,以為丟進一堆資質平庸的人,六十秒就能端出一盤領導者。

我們每年花了幾十億元在想要成為領導者的人身上。

許多大公司都提供領導培育課程,但美國企業還是失去了全球市場的領導地位。

我個人主張意外事故、情勢所逼、十足的勇氣或意願所造就出來的領導人,比那些領導速成班所培育出來的多很多。

領導課程只能教你技巧,無法傳授個性或眼光;實際上他們也沒試過要教你這些。但培養個性和眼光,就是領導者創造自己的方式。

這些人都將自己改造為領導者 大蕭條時期的考驗,讓小羅斯福從政治人物轉型為領導者。杜魯門雖然在小羅斯福去世後繼任總統,但是使他成為領導者的是十足的勇氣。

艾森豪,美國唯一一位五星上將,共和黨的大老曾經低估他的本事,因為他們只看到他迷人的微笑。約翰‧甘迺迪靠著超人氣的民調入主白宮,但進入白宮後他還是憑本事繼續發光發熱。無論你喜不喜歡,小羅斯福、杜魯門、艾森豪和甘迺迪都是真正的領導者。

杜魯門從不覺得自己是領導者的料,他成為總統時,其驚訝不亞於其他人。艾森豪是優秀的軍人,也幸運擁有一群好部屬,使他能在軍事和政治上都有所成就。

小羅斯福和甘迺迪都是充滿魅力的富豪公子,用當時的話來說,他們都做了上流社會的叛徒,卻是人民的英雄。他們每個人是自己創造出來的領導者。

杜魯門和艾森豪則是典型的小鎮男孩,攀升到頂峰;小羅斯福和甘迺迪的父母野心勃勃、有權有勢、見多識廣但很保守,在他們的鞭策下,小羅斯福和甘迺迪改造了自己和世界。

當然,靠自己努力而創造自我並不代表一切。詹森、尼克森、卡特也可以算是靠自己努力而成功的人,但他們沒能贏得選民的心,最後成了失敗的國家領導者。

他們三位都很有才幹,絕對能勝任總統的職位。
可惜他們的野心大過才幹。

詹森想要打造一個「偉大的社會」,卻製造了一場不幸的戰爭(按,指越戰)。尼克森想要統治,而不是領導我們。至於卡特,除了前進白宮他還想要有什麼作為,就不得而知了。

在上述每一位領導者的個案中,他們似乎對人民都緊閉心扉,也許對自己也是。他們都沒有好好展現他們的願景(詹森也許是功敗垂成),言行不一,好像都把美國人民視為對手。

當我們質疑越戰時,詹森質疑我們對國家的忠誠。尼克森手裡握有有一份黑名單。

而卡特則指責人民逃避責任。

詹森、尼克森、卡特這三位總統都是被動大於主動,彷彿被自己的陰影困住,滿面愁容。

早年的清苦的生活對他們的影響,比後來的成就大得多。他們並沒有創造自己,只是被自己的歷史塑造、然後毀滅。

有人問季辛吉,他從共事過的歷任總統身上,學到了什麼?他說:「專注在事情本身的限制或弱點,是成不了大事的,你要專注在事情的可能性和潛在價值。」他們把過去遠遠拋在腦後,轉身迎向未來。

小小羅斯福和甘迺迪開創出全新的格局,因此能夠不受他人影響而獨立自主。相形之下,無論詹森、尼克森和卡特成就多大、地位多高,都只是時代的產物。

小羅斯福、杜魯門、艾森豪和甘迺迪創造了自己、也開創了未來。

詹森、尼克森和卡特則是被過去經驗所囿,強將過去不好的經驗加諸於現在,讓未來烏雲罩頂。好的領導者吸引全世界的目光,差勁的領導者則欺騙、或試圖欺騙全世界。

卡特在總統任內並未留下任何令人稱道的政績,卸任後倒是成功地以國際和平大使之姿,建立起新形象。
 
一九八○年他競選連任,結果受伊朗的美國人質事件及他對宗教的狂熱影響樧羽而歸。不過他堅定不移的宗教信仰使他更適合擔任近乎聖潔的和平使節。卡特成了勵志的象徵,他的故事說明了曾經做過總統或位高權重的人,在失去大權之後還能有所成就。

他在妻子羅莎琳的支持下,和國際慈善機構「住者有其屋(Habitat for Humanity)」攜手合作,為窮人蓋房子。

而且不管哪裡需要他,就算是是天涯海角,卡特都會立刻飛往有選舉紛爭的是非之地,監督選舉狀況,並確保選區的人權受到保障。有人認為他太天真,不過更多人認為他是以實際行動、真正以精神感召他人,他並因此榮獲二○○二年諾貝爾和平獎。
打從一九八一年卡特離開白宮後,繼任的美國總統有白手起家型的(雷根和柯林頓),也有富豪出身的(老布希和小布希)。

雷根是美國史上第一位演員出身的總統,他證明了領導在很大的程度上,是一門表演藝術。他被稱為「不沾鍋總統」,主要是因為他面對伊朗軍售醜聞和一九八七年十月十九日的股市重挫(輿論認為這場重挫是雷根引起的),仍表現出迷人的風範,並且全身而退。

我們無從得知雷根在這些事件中的真實反應,是否就如他表現出來的樣子。但他終究成為沒有家族力量為後盾、將自己打造成領導人的成功典範,他所表現出來的真誠,使他成為近年來最受歡迎的總統之一。

老布希的身家雖然比不上小羅斯福或甘迺迪,但也出身上流社會。他是最後一位經過二次世界大戰洗禮的總統,在二次世界大戰時擔任點綴性質的飛行員。

在對抗伊拉克總統海珊的沙漠風暴事件中,老布希曾經是美國有史以來人氣指數最高的總統,而且蘇聯也在他的總統任內解體。可惜最後他還是被自己上流社會的習氣給害慘了。

美國民眾絕對忘不了老布希在超市結帳櫃台條碼機前所露出的狐疑神情,這件事害他在一九九二年的總統大選敗給柯林頓。上私立名校,選民還能諒解,但不了解民間疾苦絕對是不可饒恕的罪過。

柯林頓雖然是酒鬼繼父養大的孤兒,卻在一九九二年以「希望」獲取選民的認同而入主白宮。

在他的出生地阿肯色州,「希望」是個比小說情節還離奇的名詞。柯林頓聰明且迷人,很得民心--擁有成為美國史上最偉大總統的一切條件,卻未遵循所有偉大領導者都遵循的道德標準。

從古典的角度看來,柯林頓無疑是個被自己的致命傷拖垮的悲劇英雄。他在任內面對保守勢力的攻擊,仍然靠著新經濟的加持,保持某種程度的優勢,這是美國近代史上絕無僅有的成就。儘管他因為呂文斯基的緋聞案與公然作偽證而遭到彈劾,但最後還是無罪開釋。

時間會證明,離開白宮後的柯林頓能否像卡特一樣,為自己重新開創揮灑的舞台。
當然,柯林頓具備這樣的能力和驅動力。但他是否擁有凌駕於傳統國家之上不可或缺的品行,則有待時間證明。

歐巴馬的當選標誌著更全面的世代交替,保守派的評論家布魯克斯(David Brooks)指出,

歐巴馬出生於六○年代,是後嬰兒潮世代的族群,並稱呼這個世代為「溫和的世代」。

 
這也是第一個在有線電視餵養下長大的世代。

時間會證明歐巴馬是否真能帶來轉變,不過他樸素而動人的演說,已清楚表示他不但會是美國的總統,也會是世界的公民。他承諾一個合作的政府,包括與共和黨合作。他還提到在國家面臨諸多挑戰下,有所犧牲是必要的。
歐巴馬是可靠、被經過慎重檢驗的領導者,他喊出「Yes, we can.」的口號,是繼甘迺迪之後,第一個能號召年輕選民動起來的美國總統。歐巴馬的成功可能會鼓勵非常多人投入公共事務,就像美國參議員麥卡斯基爾注意到的「下一個世代的領導者,也在這場選舉中誕生了。」
古希臘人認為優秀是建立在理性和欲望、情感和思想的完美平衡上的,同時考量這些面向,我們對這個世界的理解才會是全面的,才能從完整的事實中得出明確的想法。真正的理解來自我們對自己的投入和發揮。

加納曾說,才能是一回事,成功展現才能是另一回事。只有我們全面開發自己,才能有成功的表現。只有使盡渾身解數,我們才能成功展現自己。

全力施展,全心投入,專心磨練你所有天分,並確保你打造出來的,是獨一無二的自己,而不是誰的複製品。

tsuoscot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噗浪啟示錄

陳豐偉 報導時間:2009-10-27 20:26

噗浪(Plurk)在不到一年間急速竄起,吸引媒體注意後,嘗鮮的台灣網友暴增,遠超過其他本地新創網站。

特別的是,台灣是少數噗浪大受歡迎的國家。

來自海外的團隊,創造出噗浪這迎合台灣網友特殊喜好的網路服務,套上正體中文介面後,毫無落差地打中「甜蜜點」。

噗浪玩法神似同時十五萬人上線的PTT(BBS)的「推」,適合一群人從「河道」上選擇有興趣的主題交雜聊天。

噗浪的玩法簡單易懂,沒有多餘的功能,就是讓你能用一句話開小型聊天室。尷尬的是,如此簡潔又有台灣風味的網站,為什麼不是出自台灣?

我 先想到的頭號兇手是「小市場的焦慮」。

因為擔心過於簡單的服務無法吸引到足夠使用者,台灣的新創網站常在剛推出時,就做出比模仿的國外網站更豐富的功能, 然後不斷加強社群、群組與各種模組,想滿足更多人的需求。

這又夾帶著「模仿者的焦慮」──為了洗刷模仿的原罪,一定要做出不一樣的玩法才行,反而讓網站過 度複雜與失焦,在推向大眾時形成障礙。

殘酷的問題是,若有台灣新創網路公司先做出跟噗浪幾乎完全一樣的功能,就會得到網友認同、自動為你口耳相傳 嗎?

台灣新創網站常需辦美女活動、送紅利獎品、找歌星串連,或努力經營網友與部落客關係,才能快速衝刺人氣,但噗浪不用辦活動就自然傳開。

或許「台灣人看 不起台灣人」的集體潛意識,讓網友對本土服務反而更多戒心。或許網友不會懷疑國外網站的存續能力,對本土網站則擔心後繼乏力而不願投入太多心力。

只要網站上的中文夠通順,台灣人使用網路服務時並沒有強烈的民族意識。噗浪爆紅,加上身邊越來越多朋友談論Facebook迷人的「網頁遊戲」,台灣新創網站前路更加顛簸。成功範例告訴我們,外商不易遠端遙控與經營的網路購物或中文社群網站,成功機會較大,如果跟你分食網友眼球的,是像噗浪這類換上中文介面就天衣無縫的社交網站,很可能努力三年的成果,也敵不過噗浪般爆紅。

努力得到網友肯定、主宰市場的本土網站,在國外網站侵襲下逐漸黯淡,

網擎的Openfind搜尋引擎與Mail2000信箱是最扼腕的案例,當然蕃薯藤也是。

當媒體開始一一介紹噗浪上的風雲人物時,能留給新創網站的版面相對就會減少。

有限的機會成本,還包括網友的注意力與時間。

當大量的鎂光燈照射在噗浪與開心農場等新寵時,注定會有些人事物,令人惆悵地漸漸從我們的視線淡出、遺忘。

(原載於數位時代雜誌第183期)

tsuoscot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前Facebook Connect平台主管驚傳跳槽 轉戰Twitter

科技界高階主管跳槽的事件時有所聞,好比最近炙手可熱的兩家公司Facebook和Twitter,均曾經從網路巨擘Google手中挖角不少好手加盟。

但最近卻傳出Facebook公司的高階主管之一,同時也是實際負責營運Facebook Connect平台的Josh Elman遞出辭呈,並且選擇轉戰到另一家當紅的網路公司Twitter。

值得注意的是Josh Elman掌握了Facebook的平台Know How,因此十分了解Facebook未來的發展方向,外界也很好奇他帶槍投靠Twitter,是否又會引發雙方再新一波的競逐?

tsuoscot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化創意產業「南柯一夢」?

作者:詹偉雄

英國史家霍布斯邦所指出:所有「傳統」都是現代人「發明」的,

因而,固然好萊塢電影《伊莉莎白》、韓國與日本的電視連續劇《大長今》、《篤姬》表面上屬於歷史戲劇,但都明白地要與當代個人主義的社會對話,更多地創造出當今部落格世界裡常見的畫面與情節。

2009 這一年來,覺得「文化創意產業」是「南柯一夢」的人,似乎愈來愈多。

政策推動這麼久,但卻好像沒有哪一家公司,可以像Google或蘋果一樣,作 為「成功典範」;

許多投資者急著投入相關行業,卻發覺事業一點也不容易經營,於是便反過來冷嘲熱諷,說它是另一種泡沫;身處相關行業的個別工作者,也常抱 怨自己出賣的仍是勞力,一點都沒有「自己創意被實踐出來」的成就感。

累積了這麼多的挫敗感後,是該批判性地反省一下:過去我們是怎麼看待這個概念,而我們又是怎麼使用這個概念?

首先,當年發動「文化創意產業」的台灣政府,於二○○二年把英國工黨的「創意產業」政策挪移(幾乎原封不動地copy)到台灣後,並沒有發展後繼的論述來「在地化」此一概念。

布萊爾政府於一九九八年提出「創意產業」構想,一方面是要為英國文化產業搭一座世界行銷的通路,使英語系祖宗的英國得以與低輩份的美國競爭;

一方面則是要在 蘇聯共產世界解組後,為工黨在其左翼支持者所關心的「國內就業」問題上,提出振奮人心的新世界觀。

因而,當年為台灣「文化創意產業」找一雙並不合腳的英國 鞋子穿,這即已是錯誤的第一步。

其次,正因為沒有在地化這一概念,無論是我們的產、官、學界,都沒有能力在廿世紀世界知識圈普遍認為最難定義的字 眼——「文化」之內,找出一個可供操作、具有經濟意涵,而且與台灣既有或潛在比較優勢相契合的本土定義。

舉例而言,英國力推「創意產業」的時代背景,是針 對失去製造業的事實,但台灣有數萬家的台商在本島與對岸設有製造運籌網絡,因而,

帶著英國血緣的台灣文創政策對這群仍活躍於市場、總產值超過五百億美金的 企業,先天在知識上便沒有能力去關懷。

進而,在沒有「文化+經濟」的本土反省論述下,創業家、推動者、地方政府便選擇了過往大家公認的許多「文 化」定義來使用,其中最主流的,莫過於「愛台灣」口號下,各自找尋各自歷史文化源流、粗糙拼裝便推出的各地「文化祭」;

也有創業者,耗費巨資「再現」半世 紀前台灣街巷景觀,期望復興一種失落的「逛街興趣」,結果是鎩羽收場。

從英國工黨推出「創意產業」以降,歐、美文化、產業、社會學者對「文化」、 「創意」產業的研究不盡其數,也愈來對這概念有了細緻的分析與見解。

例如:在現代消費市場中,援用「文化」並非古板「復古」,而是「移古為今用」,是在歷 史文化與現代生活間,創造出一種現代人需要之新的意義,正如英國史家霍布斯邦所 指出:所有「傳統」都是現代人「發明」的,因而,固然好萊塢電影《伊莉莎白》、韓國與日本的電視連續劇《大長今》、《篤姬》表面上屬於歷史戲劇,但都明白 地要與當代個人主義的社會對話,

更多地創造出當今部落格世界裡常見的畫面與情節
 
(果斷女性、美食、群己關係、外遇、時尚細節、反思性猶豫…)。

台灣「文化創意產業」大大有救,但第一個前提是:
我們是否能清楚地知道,每一個人心裡想的,是同一件事、同一個脈絡。

(原載於2009/10/24聯合報)

tsuoscot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嵩山少林寺 計畫台灣開分院

更新日期:2009/10/31 11:54 錢怡君

河南嵩山少林寺,正在積極拓展海外版圖,目前正在香港斥資4億2千萬港幣蓋分院,未來少林寺也計畫在台灣開設分院,大陸網友批評少林寺,已經徹底企業化,跟麥當勞一樣,全世界都吃得到。


少林武憎:「十指抓緊這叫拳,你十指不抓緊那叫什麼,能告訴我嗎,來!」

大名鼎鼎的河南嵩山少林寺,吸引全世界的武功迷來朝聖,住持釋永信超有生意頭腦,把少林寺當作企業來經營,他們在德國美國法國和俄羅斯,都有設分院,少林弟子至少3百萬人,遍佈全世界五大洲。

把少林寺當企業經營,還有一大堆人來少林寺拍片,釋永信說,和尚也生存啊!記者:「那具體會不會摻雜一些娛樂?」少林寺方丈釋永信:「那在所難免,那你說商機,拍好了自然就有商機,只有拍不好才沒有商業行為。」

現在最新的分院在香港,花了4.2億港幣,合台幣約17億,要蓋一個海外最大分院,至於台灣呢,釋永信說,正在規劃研究中,未來可能也會來台灣設少林分院,消息才剛剛傳出來,據說已經有基金會,在苗栗買地做好準備了。

苗栗前地主:「(基金會)去年跟我買地,他說要蓋少林寺,他有這個規劃。」

少林寺不斷在全世界擴張版圖,推廣少林功夫,有人批評少林功夫愈來愈不神秘了,以後學功夫像吃麥當勞一樣,全球現在也能輕鬆學到少林功夫。

tsuoscot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聯發科前3季 每股大賺26元

2009-10-31 工商時報 【呂俊儀/台北報導】  

聯發科(2454)昨(30)日法說會公布第三季財報,單季毛利率飆上60.2%創下新高

稅後獲利近118億元,賺進一個資本額,每股盈餘10.99元,累計前三季每股盈餘26.05元,穩坐台股每股盈餘獲利王。

展望第四季,聯發科總經理謝清江表示,雖然手機晶片透過中國客戶外銷比重持續提升,光碟機晶片出貨持平,但中國手機市場、TV、DVD晶片為出貨淡季,加上產品售價調降,季合併營收月下滑13-19%,推估約落在278.3-298.9億元間,其中10、11月相對較淡,12月及明年元月受惠中國農曆年備貨需求將回升。

值得注意的,聯發科第三季合併毛利率受惠產品組合改變、ASP(平均售價)平穩,達60.2%,罕見突破6成之上,第四季雖手機晶片將降價,加上淡季效應,毛利率將滑落至第二季的約59.1%水準,但財務長喻銘鐸認為,上半年因應不景氣降價策略保守,因此下半年給予客戶較大回饋,短期毛利率仍可維持高檔水準。

由於整場法說幾乎圍繞在聯發科產品售價調降價議,謝清江也說明,價格隨市場動態調整,並非一次性,也不完全與特定競爭者有關。

聯發科2009年產品平均售價降幅約15%以內,與2008年全年相當。

此外,新產品開發進度上,先前外界猜測聯發科可能公布與微軟、高通授權進度,但法說中聯發科仍為維持過往說法,「目前尚未與微軟完成合約」,與高通商談授權順利,產品2009年底前出貨為目標。

另針對智慧型手機晶片,謝清江說,智慧型手機晶片已小量出貨,2010明年占營收比重仍低,但部分客戶已獲微軟授權,成長性看好;單晶片部分,第三季小量量產,有照相功能產品明年會有較大比例出貨。

中國TD SCDMA規格部分,謝清江認為,聯發科搭配大唐集團旗下聯芯軟體出貨,市占率已是第一,明、後年會有較顯著成長;而聯發科今年9月在中國推出Fancy UI應用,謝清江指出,Fancy UI搭配2.5G及較佳CPU,目前已有高階手機客戶使用中,但並非要跨入Apple store等類似領域。
展望第四季,謝清江認為,手機產品線因中國市場進入淡季,不過外銷部分較分散相對不受影響,且中國十一長假銷售符合預期,通路庫存水位健康;

另光碟機隨著PC市場回溫,表現可望持平;TV產品線則在聖誕節旺季樂觀,加上產業外包速度加快,明年全球市占率將再提升。至於LED TV影像處理晶片也開發完成,將推廣日系、歐系客戶。

由於聯發科內部已調整組織架構,未來數位家庭事業群將進行重整,電視晶片將投入更多資源,而DVD晶片搭載網路功能產品也已隨日系客戶開始量產;藍光DVD整合前後端單晶片也已送樣。

tsuoscot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王振堂:多品牌策略見效,NB全球市占率3成非夢事

2009-10-30 【時報記者任珮云台北報導】

宏碁(2353)今天法說會,董事長王振堂表示,宏碁Netbook PC的全球出貨成長到明年將達40~50%;一般NB中輕薄型筆電仍是出貨的主要項目,未來五年NB和PC仍有很高的成長潛力,

2009年全球PC+NB的出貨量2.86億台,而到2014年預估量將達5.15億台。

宏碁多品牌策略發揮綜效,讓宏碁NB全球市占率逾30%,不再是不可能。

2010年宏碁泛NB出貨將排名全球第一。

宏碁前三季合併營收4058億元,合併淨利103.7億元,前三季稅後純益為78.4億元,EPS為2.98元,2008年同期的EPS為3.61億,主要是2009年宏碁沒有處分轉投資收益。

宏碁第二季全球NB市占率為20.1%,排名第二。

2009年第三季宏碁合併營收為1676億元,創單季新高,單季合併淨利為47.5億元,也是單季新高。第三季稅後純益為34.7億元,單季EPS為1.32元,優於2008年同期的1.22元。

宏碁認為2010年新興市場仍是領導PC、NB成長的主力。
 

tsuoscot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